“家父90岁高龄,身上有很多病,除了家人带他去大医院就诊外,平时一有身体不适,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姚医生,总是给她打电话,俨然把姚君医生当作了‘希望’,多年来,姚医生总是不厌其烦、有求必应,每次都及时到家看病送药,家父一定要我写信,感谢姚医生的所有付出。”近日,上城区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收到了一封手写感谢信,信的落款是家住九堡街道金雅苑社区90岁居民卢大伯的女儿,在仔细阅读这封信后,办公室工作人员又想起了2021年卢大伯写的另一封感谢信。
虽然两封信感谢的是同一个人,但字里行间透露的一个个生活细节,却勾勒出了超越医患关系的一份友情。 安庆区县网
据了解,为了方便给辖区老年居民提供优质服务,早几年住金雅苑社区的姚医生自主承担起了上门访视卢大伯的工作,除了定期上门送药、测量血压、给予用药指导等,在每次探访期间,她还经常与卢大伯聊天,帮助其解决各种生活琐事,而这一坚持就是五年。
“卢老年事已高,近几年因耳鸣听力变差,听不到旁人讲话的他,容易出现焦虑情绪,所以一碰见烦心事就会给我打电话,自顾自地一股脑儿地讲自己的故事与所见所闻,最后用一句‘姚医生,再会’直接挂了电话。”谈到卢大伯,姚医生笑称,卢老性格比较固执,情绪不太稳定,不愿意听家人劝导,在上门送药时,她会尽可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上的抚慰,在看到老人神情放松后,才放心离开。
这几年,由于卢大伯听力质量下降明显,姚医生与他的交流基本需要用纸笔替代。在卢大伯口述,姚医生写字解惑的瞬间,这对“老友”彼此渐渐有了默契。
“卢老的女儿曾把卢老家里的门锁密码告诉过我,那一刻我很感动的,这说明他们已经把我当成了朋友,对我很放心。”因为一直有写文章投稿的爱好,虽然年事已高,但卢大伯仍然会经常使用电脑,有一次,因为电脑出现故障慌张无措,卢大伯立即通过电话找上了姚医生。自此,姚医生又多了一个身份——卢大伯的“编辑助理”,之后,只要有空,她经常会和卢大伯一起梳理文章,对文字进行排版和投稿。而每次稿件被录用时,这对“忘年交”也会共享喜悦。对于姚君来讲,患者的信任是最珍贵的回报。